第(3/3)页 ...... 京都。 夜色悄然降临,夏日的闷热在繁华的京都更为明显,就算再无烈日,空气中仍有几分燥热,使人感到难以安坐。 无论高门阔院,还是寻常百姓,都在饭后外出乘凉,或坐于院中闲聊,或在街头巷尾攀谈,笑声里夹带着丝丝悠闲。 楼阁耸立的繁华长街笑声不断,待到华灯初上更为浓厚,茶楼酒肆飘散着歌舞之声,烟花之地揭开了每日的繁盛之景,连寻常平民都昂首挺身往来上街,京都的安定和繁荣,充斥在每一处角落之中,外人来无不惊叹,天子脚下名不虚传。 在这样的一片繁华安稳中,落于京都西南城的一处宅邸却是分外安静,远远地坐落在喧嚣之外,除去走廊的几盏灯火,唯有书房还亮着明灯。 远远望去,好像显得有些昏暗落寞,根本不像是京都的大户人家,低调得让人诧异。 如此格格不入的宅子,却是四周从未出现任何叨扰之人,偶尔往来的行人也是满眼崇敬,不敢有丝毫放肆。 只因门前陛下亲笔御赐的牌匾——太傅府。 书房之中。 向来简朴的姜太渊伏案夜读,即便已然贵为太傅多年,醉心文道的老者已然不改常年习惯,几乎每日都要读书,闲暇之时还要手谈一局。 足足过了大半柱香,满面皱纹的姜太渊才放下手中书册,颇有感悟地轻抚长须。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古之大贤圣言,世间文人皆知,能身体力行者寥寥无几,时隔多日不见,七皇子......北王殿下尤胜当年啊。” “善,大善。” 感慨回味之间,门外护卫稳步静立禀报。 “启禀恩师,有军士自凉州而来,自称带有胡维宣学长修书一封。” 姜太渊心中坦然,又听闻多年的学生修书而来,不由得目露欣慰,只是想起当年那个执拗倔强的寒门青年,神色里不由得有些意外。 抚须间沉声抬头,眼中隐隐浮现了期待。 “子谦......?” “倒是难得啊,便带那人前来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