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玉龙坐上了前往伦敦的旅客列车,在火车包厢里面只有一个用报纸挡着自己脸的老派英国人。 李玉龙倒是觉得正好环境无人打扰,可以开始查查那个皇家骑士团基金会的情况。 李玉龙在网上查到了皇家骑士团基金会的幕后老板——詹姆斯·贝克特的资料。 表面上他是一个出身于社会地位高尚,声誉良好的英国国教徒专业人士家庭,获得了名校毕业的金融专业文凭,曾经在多加大型金融机构任职。 而通过一些暗网资料显示,实际上,这个家伙是靠着给苏联解体之后,靠着俄罗斯私有化改革的强盗式洗劫,窃取了庞大社会财富的俄国流氓大亨们,提供洗钱和投资等暗黑金融服务,攫取到的第一桶金。 然后詹姆斯·贝克特就开始大肆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金融事业,把总部从相对偏僻的外省马恩岛搬到了伦敦金融城。 搬到金融城之后,詹姆斯·贝克特一改在马恩岛的做法,开始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富有爱心的慈善家,经常出现于各种慈善拍卖会场之上。 因为这家伙骨子里还是一个极其狡猾的罪犯,那些慈善拍卖都是他控制的一些基金会举办的。 而拿出来拍卖的物品却都是来自那些需要进行洗黑钱的人,他们把不是特别值钱的物品拿出来拍卖,然后再让詹姆斯·贝克特出钱买下来。 一部分金钱被用作手续费,而绝大部分则被那些洗黑钱的家伙们揣到了自己名下的各种慈善基金会里面。 然后表面上他们再花一点点小钱做善事,剩下的绝大部分黑钱就都变成了慈善基金会的合法经营收入,被完全的洗白了。 而詹姆斯·贝克特现在还是专门给一些国际犯罪组织和财富来路不正的富翁洗黑钱,而且这个家伙雇佣了一大队装备精良、富有经验的保镖,一天二十四小时给他看家护院,时时刻刻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伦敦金融城就在泰晤士河黄金水道边上,而旁边的金丝雀码头本身就是一个客运港口,再加上周边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完全适合那些随时有可能因触犯法律或者仇家寻仇,而需要迅速跑路的金融和法律从业人员的老巢选址,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迅速出逃的跳板。 所以詹姆斯·贝克特选择伦敦金融城作为自己的据点,就再合适不过了。 经历了不长时间的火车旅途,李玉龙到达了伦敦火车站,出了车站他打了一个伦敦特有的黑色甲壳虫出租车,直奔伦敦金融城而去。 出租车沿着伦敦市内繁华的公路一直开到伦敦金融城前面的大道上。然后在一家像子弹头一样的写字楼前停了下来。 出租车司机告诉李玉龙说,您要找的,他说道:“就是这里了,伦敦城里面最贵的腌小黄瓜。” 李玉龙知道司机指的是面前的这栋造型奇特的大厦,于是只是好意的笑了一笑。 李玉龙结清了车费,现在这座伦敦金融城的地标建筑之下,抬头向上仰望,他发现这座建筑就像一个完全由玻璃覆盖的拉长的橄榄球,或者是子弹头。 而它是这样的高,以至于你站在下面可以感受到从上面吹下来的下旋气流和凛冽的强风,以至于让人想到居住和工作在其上的人们是否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事实上生活和工作在内的人们十分的惬意,而且乐在其中。 这座绰号是“腌小黄瓜”的外形设计独特的由全玻璃幕墙覆盖着的写字楼,实际上名叫“瑞士再保险塔”大厦,是伦敦金融城的地标性建筑。 “腌小黄瓜”位于伦敦圣玛丽阿克斯大街30号,它的选址上曾经屹立着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和船业总会的大楼,直到1992年两者被爱尔兰共和军炸毁,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这两个建筑因为被爆炸损毁,所以在1998年遭到了拆除。 而这块空地成为了伦敦的黄金好地,因为这里从历史、民族、政治、商业利益诸方面因素上看,都是在伦敦传统金融中心的心脏地带。 所以伦敦金融城当局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新的地标建筑。 于是这个高一百八十米,地面楼层有四十一层的“腌小黄瓜”便诞生了。 大厦头两层为商场,最顶的二层是360度的旋转餐厅和娱乐俱乐部。 每层的直径随大厦的曲度而改变,直径由162尺至185尺,之后续渐收窄。 大楼表面由双层低反光玻璃作外场,减少过热的阳光。 大楼里面还有六个三角形天井,作用是增加自然光的射入,因为大楼的旋转型设计,所以光线并非直接照射,光线由每层旋转型的楼层侧照,有散热的功能。 另一方面,新鲜空气也可以利用每层旋转的楼层空位,通遍整座大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