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势在必行(求票)-《宫锁帝梦》


    第(3/3)页

    恭亲王对贾桢和周祖培抱着极大的期望,疏通游说的工作做了已不止一天,此一刻是到了必须仰仗他们的最后关头了。除了桂良是岳父,文祥是心腹以外。

    对贾、周两阁老,恭亲王以皇叔之尊,却执后辈之礼,这不仅因为这黄县、商城两相国,位高望重,齿德俱尊,更因为这次非常时期,非仰仗汉大臣不能解决。

    他们传统的态度是,中立而和平,但不失效忠皇帝的基本立场。所以正红旗的文祥和桂良,认为恭亲王要打倒肃顺,必须争取汉大臣和蒙古亲王、大臣的支持。

    如果他们不支持,江南的战事将会逆转,委屈成和议以求得的安定,也要付之流水。内忧复炽、外患续起,不是社稷生民之福。

    在府上,他先宣达了两宫太后将于明日召见的旨意,接着便忧形于色地说道:“大行皇帝尸骨未寒,深宫已不安如此,两公国家柱石,不知何以感先帝在天之灵?”

    桂良也说道:“明日只有二公的话,一言九鼎,可定大局。应该取一个什么方针,请快指教吧!”

    这时,他怀中已揣着一份奏请两宫太后临朝听政的草稿,随即拿了出来,递向贾桢,一面说道:“请筠翁卓裁!”

    贾桢接到手里,再看正文:

    惟皇权不可下移,移则日替,礼不可稍渝,渝则弊生,赞襄二字之义,乃佐助而非主持;敷宫中之德化,操出治之威权,使臣工有所禀承,不居垂帘之虚名,而收听政之实效。

    这个奏折有意建议两宫垂帘,文章实在不见得高明,贾桢有些不以为然。但看稿尾具名,已有了周祖培和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的签名。

    他知道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连声说道:“很好!很好。”

    贾桢看这情形,势在必行,这个折子上去,必蒙两宫欢喜,富贵可保,取过笔来,端楷写上自己的名字。


    第(3/3)页